給能促進台東發展的「有力人士」
給能促進台東發展的「有力人士」但若能先知道「有力人士」的層級,那會更好提出一些實質的建議
以下是個人一些想法,不過要和政府機器法規限制的魔鬼打戰 ,需要有「唐吉訶德」式的精神。
杉原美麗灣度假村環評已經過了,雖是有條件通過,但對台東的公權力所造成的傷害是永原無法彌補的亡羊補牢,針對台東海岸的發展應有一套更明確的遊戲規則,既能兼顧脆弱的海洋環境,也能促進地方產業與海洋生態的平衡發展。適時的修訂海岸發展的相關法規是必要的,以下請參考綠黨有關海岸法的議題討論。非關政治,但有實質內涵
http://www.greenparty.org.tw/publication.php?itemid=136
另台東應訂定獎勵辦法及補助,發展乾淨能源(例如:太陽能),三年前我去德國看到了他們2050年以後的能源政策,其中太陽能發電將佔總發電的50%以上,而前幾天看2008年2月號的科學人雜誌,美國太陽能大計畫預計2050年後,太陽能發電將佔總發電的70%以上。台東是台灣發展太陽能發電最佳的地點,空間夠大且年平均日照有約4.5個小時,這個條件比德國好兩倍以上,「今天不做 明天會後悔」。看能不能請「有力人士」說服國內太陽能板的廠商結合系統商,先來台東做一個測試計畫。
另由太陽能出發,發展東海岸的輕軌捷運電車,初期從台東海濱公園到都蘭國際藝術村,這才是擴大內需應該提的方案,另一個成本較低的則是發展類似舊金山或德國法蘭克福在道路上行走的的Cable Car電車。
另針對鐵路運輸發展的思考,目前台鐵南迴線的載運量還不到30%,亦即一天中有2/3的時間南迴鐵路是閒置的若像能發展像瑞士聖哥達火車隧道,汽車直接上火車通過大武山,西邊轉置點設在林邊而東邊的轉置點設在大武則不僅可減低南迴公路的交通量,且能創造林邊及大武兩地周邊產業的發展。而且平均只要約40分鐘的時間便能穿越東西交通的瓶頸,且目前油價高漲,應該會有極大的誘因。另在花蓮則以同樣的概念經營蘇澳至新城段之間的火車載汽車的模式。這比現在從樹林載到花蓮的困難度會少很多。請參考下列連結
http://www.travelrich.com.tw/members/czechstory/article.aspx?Article_ID=2545&CheckID=1b435721-196d-4c13-a1d3-6f5227419fd2
http://en.wikipedia.org/wiki/Gotthard_Rail_Tunne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8/today-o6.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